│產業介紹
1. 充電樁是什麼?
充電樁可以分成交流慢充(Level 1)、交流快充(Level 2)、直流快充(Level 3)三大類:

● 交流慢充(Level 1)、交流快充(Level 2)
將交流電充入車內的車載充電器(On-Board Charger, OBC),利用 OBC 將交流電轉成直流電為電池充電。然而,OBC受限於體積及重量限制,輸出的功率相對較低。
其中,Level 1主要建置在家中車庫進行充電; Level 2則是目前最普遍的公共充電站充電樁類型,讓車主可以在閒暇時間(例如購物或用餐時)進行充電。
● 直流快充(Level 3)
直流快充直接在充電樁上將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輸出功率遠高於交流充電樁,因此能夠實現快速充電的需求
。

2. 充電樁產業鏈
充電樁產業鏈可分為:上游零組件、中游充電樁製造、下游營運商和車廠
。其中,充電模組由功率元件、電容元件、磁性元件所組成,而功率元件會影響上方所提到的充電效率,且其所占成本最高,約佔整個充電系統成本的5成。

│產業趨勢
● 現況:充電樁建設不足,建置成本太高,普及化難
在政策和淨零碳排放的雙向推動下,電動車的普及速度超過預期,但充電基礎設施不足引發了
里程焦慮,成為阻礙消費者選擇電動車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充電樁布建規模最大的中國市場,車輛與充電樁的比例只有6:1,歐洲與美國市場的車樁比更是超過10:1,這顯示出充電基礎設施相當不足。因此,普及充電樁並提升充電效率或電池續航力已成為推動電動車普及化的首要任務。
然而因充電樁成本非常高,使得初期推動困難,需依靠各國政府政策指導與補助,以協助廠商完善充電基礎設施
。
● 動能:政策帶動充電椿廣設,預估全球公共充電樁CAGR 36%
在訂定2040燃油車退場的同時,各國也明確訂出2025~2030年間的充電樁建置目標。例如,中國計劃在未來35年內建設1,500萬座慢充充電樁和146萬座快充充電樁;而歐盟則計劃在2030年之前建設300萬個公共充電站。同時,各國政府也持續提供補助來推動充電樁的建設,以解決電動車里程焦慮問題。
根據IEA 預測,到2030年,全球公共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將達到1,609萬個,CAGR達36%,而私人充電基礎設施將達到1.05億個,隱含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7%。

淨零碳排趨勢當道,電動車成未來主流,
全球車充大舉建置,充電樁之浪潮來襲。
政策補助普及加速,大廠搶奪市場大餅,
電源台廠掌握技術,立足台灣放眼國際。
下一集將更深入探討充電樁在台廠的商機,尤其聚焦電源供應器台廠在充電樁產業鏈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