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今年 8 月的股災之前,我們就已經跟大家分享,當時美經濟正在持續變弱,所以市場會不時窺探美經濟衰退的風險,這表示著我們在當時股市乖離率過大時應該先站賣方,或是降低槓桿和投入資金的比例,甚至可以儘早逢低卡位美債。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當時美經濟愈來愈弱,並確實在 8 月引發市場恐慌,我們也說過這是「暫時的變化」,因為我們透過研究總經能得知,美經濟沒有進一步衰退的疑慮,所以在市場陷入恐慌的時候,反而該賣出美債,並將資金轉移到超跌的股票,且可以率先選擇指數型商品
如今回頭看,從 8 月到現在,美股已從低點 V 轉再創新高,台股也上漲數千點,而美債則是從高點大跌,20 年美債 ETF 跌幅超過 10%以上。
簡而言之,我們在過去幾個月掌握了兩個關鍵點,那就是美經濟「短時間」不斷變弱,搭配不斷創高且過熱的股票,非常容易引發大幅回測,只是回測幅度需要看當下市場情緒而定。
相對的,當市場出現超跌訊號,像是融資維持率來到 140%左右等狀況,且我們也能確認美經濟大趨勢仍會變得愈來愈好,就意味著股市超跌與絕佳大跌,其實是多頭走勢中的瀝多拉回,所以應該好好把握進低進場的時機。
由此可知,我們都是先從總經為出發點,再搭配市場當下的狀況,擬定風險低的策略,並在市場出現不合理的漲跌幅時,掌握總經的大趨勢,就能排除掉市場上的雜音,以此把握財富重分配的好機會。
然而,現在看前幾個月的變化好像很簡單,但實際上用總經擬定的策略,不會馬上看到成效,因為總經是一點一滴的化,慢慢地影響市場,所以快的時候仍要等一兩周,才會看到總經因素攪動市場,慢的時候則可能要三個月以上。
但重點不是要等多久,而是要從總經為出發點,擬定好未雨綢繆的策略,才不會在市場偶爾出現劇烈波動時,跟著載浮載沉,這也是我們在每周都會分享給大家的內容。接下來的內容就要帶學員們了解,到底要怎麼判斷總經趨勢,以及提前擬定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相信學員們看完之後,就能更好的應用我們每篇文章和同報的內容,甚至有機會讓自己思考出更多投資策略。
首先,我們這幾年來判斷總經的發展,就是先觀察美債殖利率的變化,並持續追蹤美經濟數據,主因就是美債殖利率和美經濟有明顯的蹺蹺板關係。
簡單來說,房貸、車貸等利率都會跟著美債殖利率變化,所以當美債殖利率快速且長時間往上走,勢必會讓美經濟變弱,而美債殖利率快速且長時間往下走,則會讓美經濟變得愈來愈強。
我們可以在下圖看到,從 2024 年 1 月開始,美債殖利率就從 4%一路升到 4.7%,耗時大約 4 個月,而這個變化就是今年年中,造成美經濟數據疲軟的主因之一,因為利率對經濟的影響通常會滯後 3 個月以上。
重點是,美債殖利率升高確實對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而後續美經濟能夠走強,也是因為美債殖利率從 4 月的高點一路下跌,所以我們才會在 8 月告訴學員們,美經濟會變得愈來愈好。

所以說,現階段我們判斷總經趨勢的主軸,必須要先觀察美債殖利率的走向,因為美債殖利率的變化必定會影響經濟好壞,我們就可以先依據這個變化,擬定投資策略。
像是最近美債殖利率從 9 月開始往上狂飆,連續 3 個月走高,就意味著我們最快三 12月會看到美經濟由強轉弱,且這種疲弱的走勢可能維持 3 個月,而市場第一個月看到美經濟轉弱不會有甚麼反應,但第二個月和第三個月連續看到經濟疲軟時,就有可能引發恐慌。
由此可知,我們可以在美經濟最有可能轉弱前夕,或者剛轉弱的時候,進低進場美債。接著,受到美債殖利率走高的滯後影響,我們在明年 2 月或許會再次看到衰退恐慌,並讓美債創下波段新高,所以到時候如果有看到美債恐慌買盤,就是以操作美債波段為主的學員們,該先站賣方的時機。
總結
要留意的是,美債殖利率並非是唯一一直用下去的總經觀察指標,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當美債殖利率波動不太時,對於經濟的影響就會變小,到時候就要觀察其他外部變化。